1. 深圳推动治水从“治污”向“提质”迈进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1-04-01
      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水污染治理,以河湖长制为依托,坚持“正本清源、雨污分流”技术路线,推动流域内协同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超常规治水新路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更好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近年来,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水污染治理,以河湖长制为依托,坚持“正本清源、雨污分流”技术路线,推动流域内协同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超常规治水新路子。

      2019年底,深圳全面消除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水污染治理实现历史性转折。2020年10月,深圳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全国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 未来,深圳将全力以赴推动治水从“治污”向“提质”迈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广东作出深圳的积极贡献。

      举全市之力治污成效显著

      3月的燕罗湿地公园里生机盎然,经湿地公园净化处理后的潺潺清水,轻快地冲入茅洲河中。自茅洲河水污染治理成效凸显,燕罗湿地公园不仅是茅洲河畔的网红休闲娱乐之处,更是野鸭、白鹭等禽鸟的栖息地。今年初,位于茅洲河畔的深圳市体工大队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正式启用,深圳市船艇队也就此结束了在外“漂泊”二十六载训练的历史。从此,他们的队伍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谁能想到,5年前的2016年初,深圳市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数量居全国36个重点城市之首,另有各类小微黑臭水体1467个。

      “我年少时真的在茅洲河里游过泳,那会儿河水清澈的呀。可后来河水受污染,真是臭到百乐博不敢开窗啊……可是经过治水这几年,水又清了河里鱼也多了,要说住在这里真的太幸福了。”家住茅洲河畔宝安区塘下涌社区的胡黎明,孩童时对茅洲河的印象还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如今。经过治理后的茅洲河也重新水清岸绿,尤其是端午节龙舟竞技的画面,更是成为他对茅洲河最深刻的印象。

      十三五期间补齐治污基础设施短板

      同样是在2016年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水环境治理工作作为未来几年最大的惠民环境工程,实施“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全面发力打一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污染在水里,源头在岸上。深圳坚持“正本清源、雨污分流”技术路线,逐个小区、逐栋楼宇、逐条管网排查改造,用4年时间补齐了40年的治污基础设施短板。“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污水管网6460公里,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5万个,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高水平谋划建设1000公里碧道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深圳坚持“水产城共治”理念,提出“五道合一”的碧道内涵,高水平谋划建设1000公里碧道。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120公里,打造出茅洲河、石岩湖、东部海堤杨梅坑段等生态、文化、休闲、经济、水安全相统一的碧道样板。其中,茅洲河流域综合治理释放出15平方公里土地,带动城市空间功能优化和经济结构重塑,初步测算仅释放土地价值一项即达到1200亿元。

      接下来,深圳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加快打造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绿色韧性的污水处理系统、独立运行的初雨治理系统,打造健康有活力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全链条、精细化、智能化排水全周期管理体系,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制和标准规范体系,推动治水从“治污”向“提质”迈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广东作出深圳的积极贡献。

      晶报记者 邓媛/文 市水务局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网站地图